當許多消費者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無形中對流行服裝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無論他們是否有這方面的意識,其結果都是這樣。事實上,流行服裝的潮起潮落有其特定的規(guī)律和周期。但歸根結底它必須緊跟時尚的風潮才能使流行,它具有不確定性,雖有人為因素,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藝術的力量,甚至還有民俗、宗教、地域等因素,這些都在深刻地影響著服裝的流行。社會的意識往往決定著人們對時尚和流行的觀念,中國在改革開放后隨著對外經(jīng)濟和文化的交流,對服裝由以往共性的需求迅速地轉變?yōu)閷性化風格的需求。特別是中國與歐美國家通過服飾文化的展示與交流,其服裝流行的周期大為縮短,并從國際化、時代性的視野中接受了更多服飾文化的理念。在信息流的支撐下,中國女性在著裝上更為大膽,敢于穿、敢于表達自己對服裝流行的追求,敢于通過服飾文化去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因此,中國女性在服裝流行中不斷尋找個性的美感,在她們的潛意識中其個性就是獨立性的表達,不愿意被別人認為其在服裝流行中是沒有意識的人,更愿意做對時尚和流行自覺的人。無論是古典美還是現(xiàn)代風格,只要流行和喜歡,就愿意穿,甚至是與女性性別相悖的服裝,因為她們是在追求個性服裝中的自由。與男性服裝相比,女性服裝的款式變化多,色彩更加豐富,有人形容“服裝是女人的世界”,這話雖有些過頭,卻也是實話,因為女性有著更多的挑選權利。所以,男性在追求服裝個性表現(xiàn)上往往“以材取勝”,注重服裝流行的材質(zhì)和材質(zhì)肌理,他們通常重視視覺感官上的感覺,在手感上有一種舒適感和新穎感,在款型方面強調(diào)和講究自由、品質(zhì),有一種心理上的解放,能釋放工作上的壓力,且能通過服裝流行去選擇更隨意的組合搭配,以此證明自己在服裝搭配上的能力、創(chuàng)意組合能力。世界服裝設計大師克里斯汀、拉克魯瓦、吉爾、桑德爾、馬丁•希等在評價自由的個性化服裝時都表示認同,并認為這種個性化風格具有創(chuàng)意境界。實際上服裝流行的共性和個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中國走進改革開放的春天里,現(xiàn)在的中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個性化的服裝流行大國。
服裝流行中的個性化風格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如果從時代特色的角度去分析就不難發(fā)現(xiàn)和理解,這正是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方式,追求自我存在的“自我價值”,從而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的生活品質(zhì)。人們以舒適、自由、輕松、活潑為目標,極力拉開與別人的距離,以此構筑自己的精神高地,以一種個性化服裝表達方式來自娛、自樂,從中傾注自己的情感。因此,人們現(xiàn)在在服裝消費中已非常理性,也就是說人們在消費觀和消費心理方面的成熟使得其在價格方面更有自我控制力。正是這種現(xiàn)實、實際的觀念和目光,為個性化服裝流行提供了環(huán)境和空間,特別是那些簡潔、明確的個性化服裝更是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將以獨特的魅力去征服消費者。實際上每一種風格的服裝產(chǎn)品首先要在心理層面讓消費者接受它、喜歡它,這是獲得市場空間的先機。個性化服裝風格既從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產(chǎn)生,又在國際服飾文化的流行中傳播到各個國家。因此,服飾的交流會形成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從而形成新的個性化風格,特別是在時尚文化中,工業(yè)發(fā)達國家處于強勢地位,并主導著世界時尚的文化流行。國外在個性化服裝中所傳播的“簡潔是美”“和諧是美”“優(yōu)雅是美”的觀念,形成中外文化在服裝中的交匯和撞擊,它以自身獨有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對個性化情有獨鐘的消費者。各種不同的個性化服裝給中國的服飾帶來一股清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每一次流行所刮起的旋風都會有大批的追隨者,因為這種流行中所產(chǎn)生的文化深深吸引著他們,而這正是在不同時期由個性化服裝所創(chuàng)造的形式。正如法國服裝設計大師香奈爾所說的“設計師他只需要在適合的時候拿出合適的款式”,這就是對個性化的解讀。個性化的服裝風格之所以被人們津津樂道和推崇,那是因為人們在其個人心理中總有求新、求異的理想和希望。一旦設計師抓住某個細節(jié),特別是把握流行趨勢,并在設計主題上做足文章,那么這種經(jīng)過深思熟慮且被提煉的簡潔的個性化服裝就會成為消費者追逐的時尚。也許設計師的高明就在于善于從消費者的期待和迷茫中給他們以最大驚喜,使其從迷失中重新找到感覺和方向,從而創(chuàng)造經(jīng)典、創(chuàng)造新的個性化服裝。香奈爾曾經(jīng)這樣評價:“時尚來去匆匆,而風格永存!边@就是說個性化服裝,其實就是流行與時尚中的創(chuàng)新,它是人性化的高度提煉,順應了時代和時尚的潮流。
服裝的個性化風格需要叛逆的精神,敢于向反時尚挑戰(zhàn),如果沒有“喜新厭舊”的思想,個性化風格就沒有市場。對于消費者來講,個性化是其自信的表達,而對設計師而言創(chuàng)造個性化風格,就是要使這種風格成為時尚,并以這種新時尚去引導消費者,使他們在社會共性審美和公眾趣味中去發(fā)現(xiàn)屬于自己個性的美感。因此,消費者和社會時尚總是互相交替,一方面消費者為彰顯自己的生活風格去流行的潮流中體現(xiàn)其變異性特征,反映出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社會時尚潮流則成為了服飾時尚的先鋒和開拓者,特別是最先到達的潮涌和浪花,以最快的節(jié)奏和速度引領著時尚。就像21年意大利向世界推出的紈绔風格服裝,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個性化服裝,因為它把握了服飾流行的脈搏,以它特有的力量從另一種層面詮釋了西方經(jīng)濟衰退的內(nèi)因,喚起人們對復蘇經(jīng)濟的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講,個性化服裝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有著其重要意義,并表達出時尚的美感。服裝的個性化和流行化如果從哲學的層面上講,其實質(zhì)是哲學的認識論反映,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設計師都必須有一種超前的認識,才能敏感地對流行進行預測,并在其過程體驗時尚的美感。對消費者而言,以個性化服裝去表現(xiàn)時尚的語言、感覺,以服裝傳達出內(nèi)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對于設計師來講,只有在時裝流行的潮流中汲民族文化之精華,納世界時尚藝術的風采兼蓄并用,才能折射出個性化服裝的光彩。